中國車市空間還很大 上市車企謀劃高質量發展
7月6日,被譽為汽車產業發展“風向標”的2023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嘉定開幕。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本屆論壇以“新時代、新使命、新動能——助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主題。出席論壇的中汽協負責人提出,中國車市還有很大發展空間,中國汽車千人保有量有望從230輛增至400輛。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負責人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已經取得歷史性突破。
據了解,升級后的論壇組委會由一汽、東風、上汽、長安、北汽、廣汽、奇瑞、吉利、長城、比亞迪、江汽、重汽、蔚來等重點汽車企業及華為、寧德時代、地平線等供應鏈重點企業掌門人擔任組委會輪值主席或主席團成員。7月6日,國內重點車企代表以及特斯拉共16家車企聯合簽署了《汽車行業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承諾書》(下稱《承諾書》)。
預計內需消費頂峰在4000萬輛
【資料圖】
“中國汽車工業經過近幾年的轉型,走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的行列,進入了發展新階段。”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付炳鋒說。他介紹,中國汽車行業正在全面取得進步,包括:中國新能源汽車增長迅速,進入規模化、全球化發展階段;智能網聯汽車快速發展,中國方案加快形成;汽車競爭國際化,中國品牌持續向上;汽車產業鏈不斷提升,制造水平位居前列;海外事業穩步推進,邁入國際化發展新階段。
付炳鋒還表示,中國汽車市場規模位居全球首位,但未來仍有較大增長空間。長期來看,考慮到龐大的人口基數和資源稟賦,中國汽車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截至2022年底的中國千人汽車保有量為226輛,很多的家庭還沒擁有汽車,年輕消費者對消費新趨勢的追求也在不斷提高,結合全球汽車發達國家的歷程判斷,預計中國汽車內需消費頂峰在4000萬輛左右。
“從發展結構來看,未來乘用車將是主要增長點,且伴隨我國經濟區域差異的逐漸縮小,市場增量規模將逐步向三四線城市和鄉村市場轉移,經過十幾年的產業培育,千人保有量達到400輛完全可期。”付炳鋒表示。
“中國汽車產業作為機械工業領域規模最大的產業,在穩定行業經濟運行和高質量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羅俊杰說,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已經取得歷史性突破,未來,中國汽車產業要錨定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方向,優化產業布局。
“當前,國內汽車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一級巡視員苗長興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已形成一定領先優勢,邁入規模化、全球化發展階段。不過,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企業產業發展仍面臨巨大挑戰,汽車強國建設之路仍然任重道遠。
“在這個關鍵時刻,維護市場競爭環境,促進市場良性發展尤為必要。”苗長興建議,廣大企業以《承諾書》簽署為契機,規范市場營銷活動,避免肆意降價、網絡水軍等亂象發生。同時,企業要強化內功,加強服務創新,提高產品質量,提供高品質量服務,為維護良好市場環境作貢獻。
上市車企分享高質量發展計劃
在論壇上,多家上市車企的高層分享了各自的高質量發展計劃。
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提出,要依靠高質量發展構筑產業護城河。“汽車產業從來都不是百米短跑,而是曠日持久的馬拉松比賽。行百里者半九十,要想贏得新能源汽車比賽的勝利,需要我們勇擔新使命,依靠科技創新、自主自強和高質量發展來構筑產業護城河。”馮興亞說。
馮興亞表示,面向未來,廣汽集團制定了“萬億廣汽”戰略藍圖。到2030年,集團力爭實現營收超萬億元,新能源汽車占比超60%,繼續加大自主創新投入,繼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突破,持續擦亮“科技廣汽”新形象。
對于市場關注的廣汽埃安上市話題,馮興亞透露,廣汽集團在廣汽埃安實行體制機制創新,“目前,埃安正在加速推進IPO”。
長安汽車總裁王俊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必須過“三關”,即用戶體驗關、產品技術關及成本效益關。他提出,當前中國汽車產業呈現出“3+1”特征,即產品技術迭代加速、供需結構調整加快、市場競爭矛盾加劇以及一個產生全球競爭力的中國汽車品牌的百年難遇機會出現。
面向未來,王俊表示,長安汽車將堅定深入推進“香格里拉”計劃、“北斗天樞”計劃以及“海納百川”計劃,力爭到2030年實現集團銷售500萬輛,其中長安品牌銷量突破400萬輛,新能源車銷售占比突破60%,海外銷售占比超過30%。
原文轉自:上海證券報
關鍵詞: